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了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谁写的诗)

生活经验098

今天给各位分享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了什么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了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谁写的诗),第1张

本文目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句诗代表了什么

这是杜牧借古讽今的一句话吧.借用南朝时期重视庙宇来讽刺当时皇帝重视佛教而不是重视民间疾苦的现象.

诗句出唐朝诗人杜牧诗。杜氏江南春之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是在讽刺什么?

江南,一个自带温婉的词,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争相歌咏江南之美,汉乐府就有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到唐朝,最出名的当属白居易那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为唐朝诗人,晚唐杜牧笔下的江南,就有所不同了,我们来看。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的江南和白居易的江南,是不一样的。你看白居易,他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重点在“忆”,是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而杜牧的江南更具体,有莺啼、有山水、有寺庙、有楼台。

全诗4句,共28字,前两句是明媚的江南春光,后两句又变得迷离朦胧,为江南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千里

显然,杜牧这首诗是对整个江南大地的总写,若只限于眼前,何以明媚,又何致烟雨,所以这首诗的重点在“千里”二字: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

杨慎认为,千里莺啼,没人听得见,千里绿红,没人看得见,更何谈山水、楼台,若只十里,那就说得通了。

杨才子这句评语,乍看有理,实际思维局限了,清朝乾隆年间文学家何文焕就做出过强烈驳斥:

“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他认为,你姓杨的太高估自己了,哪怕只十里,你也不可能全部看得见听得着,别人题目作《江南春》,写的就是江南千里之中,处处有莺啼绿映、处处有山郭酒旗、处处有僧寺楼台,而非专指一处。

烟雨

光有明朗的春光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说烟雨江南,杜牧后两句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烟有雨的迷离江南,反而更能给人深邃之感,以朦胧与前文明朗相映,让这副江南春光图的色彩更加丰富。

从三国孙吴到南北朝,历经六朝,江南都是南方政权中心,因此“南朝”二字又给江南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所以你看杜牧这首《江南春》,寥寥四句,仅仅二十八字,他不仅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又有烟雨笼罩中的迷离江南,更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深远意境,最后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慨,引发人无数的遐想。

争议

这首七绝,看似简单,但其中的争议可不小,古往今来人们的争议点就在于:杜牧到底有没有借古讽今?

正方认为,这很明显是借古讽今了,因为南北朝时期,皇帝对佛是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三武灭佛两次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另一次发生在唐武宗时期,杜牧是亲身经历过的,在当时社会对佛本就有反对思想,杜牧更是冲在反对的最前线。

因此你看,四百八十寺,国家还在分裂呢,竟然还大兴土木修建这么多寺庙,这不是更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吗,杜牧极有可能是借这两句诗,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讽刺“四百八十寺”这种现象。

反方认为,正方辩友您别扯淡了,人杜牧就是喜欢江南美景,单纯写首诗歌咏一下,哪有那么多屁事儿啊,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跟当朝有鸡毛关系?

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了什么?

烟雨江南,杜牧后两句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烟有雨的迷离江南,反而更能给人深邃之感,以朦胧与前文明朗相映,让这副江南春光图的色彩更加丰富。

这很明显是借古讽今了,因为南北朝时期,皇帝对佛是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三武灭佛两次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另一次发生在唐武宗时期,杜牧是亲身经历过的,在当时社会对佛本就有反对思想,杜牧更是冲在反对的最前线。

因此你看,四百八十寺,国家还在分裂呢,竟然还大兴土木修建这么多寺庙,这不是更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吗,杜牧极有可能是借这两句诗,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讽刺“四百八十寺”这种现象。

南朝480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了什么和什么误国?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了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谁写的诗、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了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