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教育笔记用爱包围每一个孩子)

生活经验090

今天给各位分享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教育笔记用爱包围每一个孩子),第1张

本文目录:

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

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件小事。

下课了,学生纷纷往外奔跑,一个低年级的学生,他的鞋带开了,黑色的带子,扯在脚底下,这时候一个高年级的男老师看见了,喊住了他,并且,这个老师很自然的弯下腰,给那个学生系好了鞋带,那一刻,那个弯腰的老师,那个边系鞋带边嗔怪学生的老师,像孩子的父亲,虽然他们压根没有任何关系,但——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每到下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哭着过来找他的老师,有的是被人撞倒了,有的是自己腿磕淌血了。孩子流着鼻涕、委屈的抹着眼泪,抽泣着,成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倒霉鬼。这时候,我总是看见他们的老师,耐心的询问,亲切的拉着学生的小手,抚摸着学生的头,用温暖的语言安慰他。那一刻,老师,多像一个母亲啊!孩子得了老师母亲一样的爱抚,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家庭经济很不好。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订报纸,每人交两块半钱,我不想给父母开口要,我知道,那时候,钱,太难了。过一段时间,报纸发下来了,我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我的,我问老师,我没有交钱啊!你是不是记错了?老师笑笑说:“我没有记错,你只管好好的做吧!”

后来我也当了老师,每当学校要求收什么费用时,遇到实在困难的学生,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我,想起那个老师。爱,是会传递的,它像一粒种子,会在一个被爱的人心里生根发芽。

几千年前,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其实,还应该再加一条,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像鱼儿没有水,就像我们没有太阳,就像黑暗的夜空,没有一颗明亮的星。

一个老师,不仅仅是专研自己的业务,不仅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仅仅是批改了多少份试卷,不仅仅是你的学生每次都考第一,一个老师,必先有爱。

当然,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但至少,在学生需要我们爱的时候,我们不要冷漠,不要遗弃,因为数年之后,你的一次无视,也许会给他的心灵造成永远无法弥合的伤。

教育,原本就是一场爱的修行。

每一个行走在这世间的人,如果没有爱,如果没有得到过爱,那么,他又怎么懂得去爱?

愿每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都好好的修行。

固墙李红岩

2019.9.26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意思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意思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意思,一片小小的教育天地便是三尺讲台,在小小的课室里,教育者和孩子们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它不仅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程,下面是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的意思。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意思1

为什么说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明白,也许它永远都没有一个最终答案,但今天我想提供一个暂时的答案,教育就是在变化的时间中寻找确定不变的价值。

教育很奇妙,因为它是针对活人的。“活”字,三点水加一个“舌头”的“舌”,水是流动的,语言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人是在变的,时间也在变,教育就是在变化中找到那些相对稳定的东西。中国早期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传递的价值、情感,跟今天这个时代还是相通的,例如《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的是男女情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讲的是人在自然变化中的感触,这些美好的东西具有稳定性,这就是教育要探求的。

教育具有现实性,一定是在现实的人间进行的事业;教育又具有超越性,一定是超越现实而指向某些更重要的精神层面的价值。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人之美”——花开是美的,男女爱情是美的,人间亲情是美的,所有的善事都是美的……美的涵盖面很广。从某种意义而言,教育就是要让人类活在美中,活得更美。

在真正的美面前,语言是苍白的。《论语》里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有的美只能让人赞叹,但很难清晰地表述,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美相遇的过程。科学是追求并利用“真”,哲学是探究并深入“善”,文学艺术是记录并展开“美”,而真、善、美又是相通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教育要指向的目标。

民国时期的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与美的相遇,它体现在教材、教师和教学的全过程。重温民国时期的中小学教育,对教育本质会有更深的体悟。

民国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把人塑造成“成功者”,因为成功是没有标准的,而是要成全人,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最好、最美的自己。用美来定位教育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因为美是务虚的,而中国人太务实了。教育不应该是功利的,一个人将来是否成为总统或富豪,不是在受教育阶段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意思2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国旗下的讲话范文

三尺讲台,是一片小小的教育天地,每时每刻,和孩子们的故事都在上演,或感动,或温馨,或烦恼,回顾走过的教育历程,有迷茫,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温暖,这就是我和一群农村孩子们的美丽邂逅。

身为教师,有时总感觉自己力量薄弱,微不足道,每个学年末,都有或多或少的'痛苦与哀伤,快乐与忧愁,充实与迷茫,但我想,不管是哪一种,都会是我教育生涯中挥之不去始终萦绕着的幸福。

这一年,我从小学跨入到了初中,这是从教以来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像一位新手教师一样,谦虚地、忐忑地再次与43个孩子相遇,共赴一段生命的旅程,一场美好的修行。看着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我的眼前浮现的却依旧是几年前的那一群稚气“小豁牙”。

转眼间,孩子们已经长高、长大,褪去了些青涩稚气,不变的是纯真可爱。我们还是需要彼此重新认识,重新了解。七年级的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身份的转变,思想的过渡,生理心理的变化,新特点、新问题层出不穷。

一直在他们身边陪伴了七年的我,自认为对他们很了解,但青春期的转变让他们变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这群特殊时期的“小家伙”耗费了我极大的精力和体力,让我尝尽了苦乐酸甜。每天晚上,处理完文件我就坐在桌边埋头钻研教材、心理教育,学习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仔细地写下点滴,就为了能跟这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家伙’们”有更多的对话空间和思维碰撞;课间,我经常和他们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曾经打工的艰辛,家庭趣事,渐渐地,孩子跟我拉家常,距离在一点点消失。此时,总觉得教育是一场幸福的遇见,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温暖着学生,更温暖着我自己。

也有头疼伤脑筋的时候,或许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小家伙”,绞尽脑汁去引导好不过三秒,面对面促膝长谈收效甚微,苦口婆心讲道理也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忍无可忍之下也会批评他们,但即便如此,也于事无补。殊不知,我的学生和我一样,都在努力适应这个新身份,接受一个新的自己。我试着冷静下来,放缓脚步,慢慢适应,努力走近这群特别的孩子们,我惊喜地发现,在他们身上依旧有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纯真善良与可爱,他们身上星光熠熠。

我恍然意识到:成长,是一个缓慢的推进过程,在这条路上,家长和老师的陪伴、关爱、引导不可或缺。成年人在面对新生事物时,尚且有恍惚、有闪失,更何况是这群懵懂的“小家伙”呢?其实那些小问题、小错误,都是孩子们抹不去的成长的印记啊!

还记得有这么一段话:做教育要有平常心,不能只想着功利,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带着平常心踏实走好每一步,在这场温暖的修行中,蓦然回首,你一定会有收获。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是一场漫长而又幸福的修行,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修的是孩子,更是我们自己!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孩子,无论优秀与平凡,勤奋与调皮,是孺子可教,或是摇头叹息,都是我们教书生涯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经历,而这每一次经历都在让我们不断成长。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意思3

什么是教育 ?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我们的老师用同样的案例、数据、理论进行教学。但是,这使得我们的孩子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再学习,这也许就是我此刻存在的意义。

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题,不是随随便便找的题,它是归纳总结的结果。我经常给孩子们讲“学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找到背后的“道与术”才是关键所在。

正如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完全忘记之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书是为了促进思考,而不是为了记住而记住。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论证的严密与否。

教育要做的是唤醒,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有智慧、理性、意志、品格、美感以及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适应知识超载与爆炸的时代,教育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潜在的自我,促使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创造力的觉醒。

教育也不仅仅是解放天性,而是要唤醒孩子内心,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

教育要做的是唤醒,而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那么,该如何去唤醒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

当一个学生想自己爬上墙头,却够不到时,一个好老师不会把学生抱到墙头上,而是在旁边悄悄地递一把“知识的梯子”。当学生自己找到梯子,爬到墙头后,看到更美的风景,他会欣喜的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 走进心灵的教育叙事

#教育听我说#爱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处处需要爱,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让爱走进心灵,让我们一同聆听那爱的旋律,一起分享那份爱所带来的感动与快乐吧!- 爱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爱的力量是无私的,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 爱如同春季里的雨,滋润着一切生命,带来勃勃生机;爱如同夏季里的凉风,吹去一切苦恼,带来丝丝惬意;爱如同秋季里的果实,散发阵阵芳香,带来无尽的丰收喜悦;爱如同冬季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黑暗,融化了积雪,带来阵阵暖流,流进你我的心田。- 每当我睁开朦胧睡眼时,母亲总会说,早餐做好了,快点来吃,不然冷了味道可就不好了。每当风雨来临时,母亲总不忘叮嘱道,衣服多穿点,别忘带伞。每当我深夜读书时,母亲总是心疼地说,快去睡吧,宝贝养足精神明天才有精力更好上课。母亲虽未把爱字说出,但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那一句句叮嘱无不是母亲爱我的体现。-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学记》中的“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容易有一种现象,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某位老师,而会对那位老师所教授的科目特别认真、突出。其实这句话也突出了一个重点,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成为学生愿意亲近和信赖的人,下面有3个方法提供大家参考。

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一无二的优点,或许他在课业上并不突出,但我们可以透过日常相处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不管多微小都是可以让他闪耀,当我们发现并放大后,他会发现原来老师是有在关注、关心他的,一点一滴会增加学生对你的信任与认同。

成为孩子,变成他们的同伴

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持赤子之心,通过童心、同理心与孩子相处,学会如何“倾听”,倾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感受的到。透过自然真诚跟学生的互动,他们要的就是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当我们产生共情后,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学生的信任,而“信其道”也就产生了。

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

身为教师的我们,内心必须有爱,一颗希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的心,这是全部方法的基础,只有爱去温暖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像“放牛班的春天”的马修教师,真心的对学生好、允许学生犯错且不用粗暴的手段惩罚学生的胡闹,利用爱与音乐慢慢感动、融化放牛班的学生,逐渐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教育是一场修行

我才疏学浅,人微言轻,无意评价政策与当前教育的方方面面。

我只想说,教育是个大戏台,生旦净末丑, 神仙老虎狗,文武坤乱全能来,拉幕打旗扫后台。有人拿着指挥棒,东点一下,西指一把;有人闹哄哄的唱,有人乱哄哄的和;有人瞎起哄的搅局,有人胡厮哄地围观……你方唱罢我登场,闹哄哄的真热闹。

减负减负,越减越富。

课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难,标准越来越高。一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们的考试标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数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翻译家还有物理化学家的节奏,另外还要青年大学习,禁毒学习,安全学习…结果呢,好多孩子无所不学,无一精专;颓废慵懒,毫无斗志。

校内学不够,课后辅导班。整个教育呈现出的“剧场效应“使家长焦虑,孩子厌学,老师郁闷。教学就是耗尽全部精力证明自己无力的挫败感使老师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了。

教育是个软柿子,谁都可以捏一把。几年前家长嫌孩子压力大,狠批应试教育,好吧,我们改成素质教育;高考后,大家又发现素质教育考不到高分数,上不了好大学,又是对老师和学校一顿狂轰乱炸。

每一次家长的情绪,都会带来一些教育新政出台。出了几次教学事故,于是我们不允许公布考试成绩,不允许qq群留作业,初中生睡眠不少于九小时等等,以及这次的文件中说的,不下达升学指标,不与评优挂钩,不炒作状元和升学率。

人民满意的教育=家长满意的教育?我们的政策制度随时跟着网络导向走,这里出了窟窿拿胶水堵一下;那里有个蛀洞,再找张纸糊一下。总之教育大堤千疮百孔,却找不到症结源头在哪里。

其实,高考制度不改革,无论教育怎么改,都是无解命题。不信,请执策者学着山东某领导微服私访一次,不气的心脏病发作才怪!或者到基层学校做个班主任,那才能全面目睹教育之怪现象令人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几天我们不是在进行满意度调查吗,怎么得来的满意的结论大家都心知肚明。

其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所有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素质。”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注意概念中的提高二字,要提高必须有一个励志发奋打磨的过程。可以肯定的是,素质教育不是唱唱歌跳跳舞发发呆就能把单词记住练习题做会吧。

那么再问,练习题需不需要做会做对?学会了知识也许不一定就是得到了谋生的本领,但是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隐忍坚持有毅力,启迪了思考思维模式,感受到了竞争和压力,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这样专注的学习是不是也是精神品质的锻炼?——请问这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况且古希腊哲学家还说“你可以说我没用,但不能说知识没用”,知识需要一代代人传承发展,人类文明才能生生不息,源源不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打造意志品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古人不是也苦学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吗?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追溯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外在效应。但更重要的是,教育需要向内,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到每一个施教者的内心,在清明、澄澈的心境里,获得教育的智慧。

修行,即修“心”,执策者,老师们,家长们都应该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不断地让自己增长智慧和善心,成为更好的“人”,并因此而将这样一种温暖、一份感动、一些感悟传达给孩子们,培养“真、善、美”的一代代新人,这便是教育的真谛吧。

深夜思维混乱,胡思乱想,没有逻辑,只为凑更,不知所言。

关于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和教育笔记用爱包围每一个孩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