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鲁迅先生骂过谁,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藤野先生的真实下场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鲁迅骂过哪些人?
被鲁迅骂过的人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曾与当时的一些文化名人发生过笔战,其中有一些与这些笔战有关的文章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而教材在涉及这些文化名人的注释中又简之又简,很不全面,基本上都是只介绍他们在与鲁迅先生笔战当时的任职等情况,致使现在的中学生对这些人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就停留在鲁迅对他们的态度及注释的那些简单情况的程度上。这些学生如果将来不学人文学科??这样的学生恐怕还是大多数,那么这种情况将更加严重。于是,鲁迅先生对那些人的评价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定论,这无疑是不公平、不科学,甚至也不是鲁迅先生所愿意看到的。有鉴于此,我在此向读者朋友们简要介绍几位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被鲁迅先生“骂”过的文化名人,使大家对他们有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认识。
梁实秋,看到这个名字,我们恐怕马上就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而他也是与鲁迅先生笔战时间最长的一位现代文化名人。二人的笔战,起初系由对文学的阶级性的不同看法引起,后又延伸到很多方面。留学美国,师从白璧德的梁实秋主张文学的人性论,而鲁迅却持相反的意见。可以说,论战之初,还主要在文艺思想的学术范围内,但渐渐双方都过火了,都在一定程度上掺杂进了强词夺理、意气用事,甚或抵毁谩骂,正是在此特定的氛围中,鲁迅先生才写下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而梁实秋也著文《鲁迅与牛》予以反击。梁实秋1949年去了台湾,成了台湾首屈一指的文学家、翻译家,曾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英国文学史》,并写下了数量可观的高质量文学作品,堪称卓有成就的一代文化名人。晚年的梁实秋虽离开** 多年,仍思念故土,眷恋乡邦,但归乡之愿终难实现,只好把浓浓的乡思寄托在一篇篇文章之中。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1971年,他移居美国,并得到了长期居住证,却始终不加入美国国籍,因为加入美国国籍就必须宣誓忠于美利坚,他是不愿做到这一点的。如此民族情感,后人观之,除了深深敬佩,还能说什么 。
当然,笔者在这儿并不是否定鲁迅先生与这些文化名人论战的必要性与正确性,只是想说明,从鲁迅先生的有关文章中,我们只能认识到.这些文化名人的一个片断、一个方面,而以这一个片断、一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这不是没有过,而且还曾长期存在过,甚至现在也还存在).恐怕是很不恰当的,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辩证原则 。
陈西滢,即陈源。女师大风潮及“三.一八惨案”发生时,他在《现代评论》的“闲话”专栏发表文章,貌似公正而实偏袒校方,甚至暗示此次风潮系由鲁迅先生等人“挑剔”而致,暗指他们是此次风潮的主使,引起鲁迅先生的极度反感,遂撰文反击,并在《记念刘和珍君》等文中讥之为“正人君子”。这是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次笔战,现在看来也是一场正义之战,无可挑剔。但如果我们因此就把陈西滢视为和段祺瑞反动政府一样的刽子手,可就大错特错了。他甚至不是段政府的帮凶: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他也曾明确指责段政府的行为:可是,如果我们不看陈西滢的原文。仅从《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来看,很可能会把他当作和段棋瑞执政府一样的刽子手,只不过是用笔杀人。女师大风潮之后,陈西滢应友人之邀出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一职,此后又赴英国任国民政府驻英国大使:1943年,曾与夫人凌叔华(现代著名作家)帮助意欲回国但受英政府多方阻挠而滞留异邦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摆脱厄运,踏上归程。1945年。联合国成立并设立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第二年,他受*** 政府委派赴法国巴黎担任该组织的我国首任常驻代表;1965年,中法建交,台湾当局驻法大使降旗返台,而他奉命以联合国代表名义驻馆看守,顶着冬寒和断炊之苦,犹自顽守,直到被法** 警强行架出,仍拼命挣扎,以至血压升高,心脏衰竭,当场晕厥。此后陈西滢便“引咎辞职”,1966年退休,从此居住在英国伦敦,1970年病逝。
杨荫榆,钱钟书夫人杨绛的姑母。1924年,杨荫榆就任女师大校长,依附北洋政府,推行封封建色彩极浓的奴化教育,搞家长统治,把她和学生的关系看成是婆媳关系,禁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特别是政治活动,引起学生的极度不满。1925年3月,因杨荫榆又禁止学生参加公祭孙中山的活动,使得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并最终因其开除学生而引发女师大风潮。风潮过后,杨荫榆辞去校长之职,居于苏州。她的侄女杨绛曾著文《回忆我的姑母》,介绍了她晚年的一些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她的为人。据杨文介绍,杨荫榆的 “四邻是小户人家,都深受敌军 (指日军??引者注)的蹂躏”。她曾不止一次跑到日本军官那里,责备其纵容部下,迫使日本军官责其部下退还抢掠财物,从而引起日本兵的憎恨。“1938年6月1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里不知用什么话哄她出门,走到一座桥顶上,一个兵就向她开枪,另一个就把她抛人河里。他们发现三姑母还在游泳,就连发几枪,看见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看看此时的杨荫榆,想想如果我们仅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去评价她,会犯多么大的错误。
章士钊,这位鲁迅先生的同龄人,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就因提倡复古而与鲁迅交恶。女师大风潮期间,他担任段祺瑞执政府的司法总长与教育总长,《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学生“出校”的刘百昭即受他指使。后鲁迅又由于支持学生,而被这位教育总长开除教育部佥事一职。在这里,章士钊完全一副帮凶的嘴脸。但光认识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认识到他的另一面。他早年就曾参加反清斗争,策划过暗杀清庭要员的活动,并与孙中山、黄兴等人过从甚密。1949年,作为国共和谈的*** 政府代表,章士钊识大体,顾大局,毅然留在北平,站在了人民的一边,此后便成为*** 的挚友。作为
爱国民主人士,他多次上书直言,甚至上书*** 。1971年,90岁高龄的他出版了百万言的四大卷《柳文指要》,可见其治学之勤,学问之深。1973年,受*** 、*** 之托,他以92岁高龄之躯远赴香港,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如果说章士钊是一位近现代卓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恐不为过。
林纾 钱玄同 胡适周作人 林语堂 废名 魏建功 梅兰芳 杨荫榆 陈西滢 章士钊 徐志摩 李四光 林文庆 高长虹 顾颉刚 马寅初 成仿吾 郭沫若 叶灵凤潘汉年 张资平 杨邨人 胡秋原 梁实秋 潘光旦 周木斋 傅东华 沈从文 施蛰存 朱光潜 文公直 张若谷 吴组.骂过鲁迅
骂遍民国无敌手的鲁迅先生,都骂过哪些文化名人?谁最惨?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大文豪,他的文章里充满着忧国忧民之心,满怀着爱国之情。在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那个时期,仅仅治好人们身体上的问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唤醒人们那颗封闭的心。鲁迅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拿起笔杆,用强烈的笔触,唤醒人们已经沉寂的内心。期望着能唤醒人们的拳拳爱国之心。鲁迅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批判过很多人,他批判的大部分都是和他同一时期的人。其中被他批判最多的人就是郭沫若了。
郭沫若是被鲁迅批判的最多的人,在上个世纪,鲁迅和郭沫若的“斗争”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因为郭沫若经常抛妻弃子,所以被鲁迅强烈谴责,说他是流氓才子,而郭沫若直接回应鲁迅是“衣冠禽兽”。后来,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中,“回敬”郭沫若:“远看像条狗,近看郭沫若!”这让郭沫若感到无地自容。于是郭沫若和鲁迅就开始了互相“斗嘴”的过程。
鲁迅和梁实秋的斗争是因为什么呢?在1926年梁实秋在北京《晨报副隽》上发表了“卢梭论女子教育”一文,这篇文章引来了鲁迅的批判。由于鲁迅颇为喜爱卢梭的思想,所以写下《卢梭与胃口》这篇文章,以此来和梁实秋争论。鲁迅和梁实秋的争论长达八年,内容涉及很多方面。
鲁迅和胡适主要是因为思想有冲突,所以有争论。“五四”运动后期,胡适与鲁迅日渐分道扬镳,走进了不同营垒。胡适的很多思想鲁迅都不赞同,也正是因为如此,鲁迅和胡适的关系比较的紧张。鲁迅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所以对于事情的容忍度比较低。
鲁迅先生骂过谁呀?
鲁迅先生眼里揉不进任何沙子,看不惯的他就说,就骂,不管对方是谁,有何权力和背景,统统不管,该批就批,说骂就骂,毫不留情,酣畅淋漓。他一生骂过无数人,有好事者曾做过一个统计,列出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几乎包括了民国时期所有的名人,比如:
胡适、钱玄同、周作人、林语堂、林纾、废名、杨荫榆、陈西滢、章士钊、徐志摩、顾颉刚、马寅初、成仿吾、梅兰芳、叶灵凤、郭沫若、梁实秋、施蛰存、潘光旦、沈从文、朱光潜、邹韬奋、廖沫沙、吴佩孚、段祺瑞、陈炯明、张学良、马占山、郑振铎、戴季陶、傅斯年、梁漱溟、蒋梦麟、胡汉民、刘半农、张天翼、老舍、蔡元培、钱基博、章太炎、吴稚晖、罗家伦、叶圣陶、茅盾、周扬、尼采、叔本华、泰戈尔等等。
以上所列出的还都是最著名的,若加上不太著名的,有数百人之多。这里面几乎什么人都有,作家、学者、诗人、哲学家、戏剧大师、政界要人、军阀头子、大学校长等,甚至还有外国人,还有自家兄弟周作人。
关于鲁迅先生骂过谁和藤野先生的真实下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